大國工匠序:
《皇明通紀》載:“祥……父福能大營繕,永樂中為木工首。”木工是營造宮殿時所謂“八大作”中**重要的一個種類,有“百藝之首”的稱譽,木工首就是“首中之首”,也就是設計師和施工負責人。
無論是江南民居、私家園林還是皇家宮殿,都有他們的杰作。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的建筑史上要評選一個**偉大的建筑工匠群體,也非他們莫屬。是他們營造了原版的九城門,是他們與圓明園、頤和園、十三陵、布達拉宮等等無數世界遺產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就是江山匠人——中國的皇家大工匠。
以紫禁城和明十三陵為首的明朝皇家建筑中,莊嚴無比,盡顯富麗堂皇的門庭,細節之處又充滿俏麗風韻和驚人智慧,被譽為世界建筑奇跡。它們究竟是由哪些能工巧匠建造而成,在《明史》中并無記載。歷史學者抽絲剝繭,經研究發現:這些瑰麗作品的誕生都與浙西南地區一群被稱為“江山幫”的民間匠師密切相關。
乾隆造訪溯根源,皇家工匠現江山
公元1567年(隆慶元年),為祈福天地,造福百姓,江山善制門者二十余人,僅用五個月就建造了九城門,城門命名中蘊含福、祿、昌、興,寓意安寧與祥和,期望通過九城門中的虔誠來護佑城邑平安,祈福百姓安居。九城門以宏偉、奇駿的建造風格轟動一時,被記載在《江山志》等歷史文獻中。
公元1751正月十六,乾隆帝南下巡游,得知江山民風淳樸風景秀美,便轉道至此,途經江山古城(現浙江省江山市境內),只見巍峨的九城門氣勢磅礴堪比宮廷, 規劃設計靈巧縝密,水路陸路皆具考慮,似遵循《周易》、《風水》之道,卻又完全符合城池民眾的生息需求。更為奇特的是,此九城門經過兩百年的雨水洗禮,依然堅固無比,傲然矗立。
九城門設計如此精妙使乾隆帝大為震驚,后經詢問地方官員才得知此城門名曰“九城門”,乃為200年前江山幫制門匠人所建造設計,如今江山制門名匠云集,制門手藝更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圍繞江郎山方圓百里,江山匠人所制
木門早已名揚臨近各個縣區。乾隆聞言后嘖嘖稱奇。
奉召修建圓明園,御賜“皇工”譽美名
一個擁有世界上1/3財富的帝王,能夠以他任何想要表達愛意的方式給他所愛的女人——乾隆就是這樣的帝王。從江南返回宮中后,乾隆就將所有精力用于圓明園西洋樓的擴建工作,因為這座西洋樓,乾隆賜給了他**為寵愛的妃子:香妃。他安排皇商范清注攜帶數萬兩白銀赴西洋采辦;任命宮廷御用畫師——歐洲傳教士郎世寧為西洋樓主設計師。
在西洋樓的設計進程中,光
門窗亭榭就有三百八十余處,郎世寧欲將歐洲造門理念融入中國傳統皇家文化,以打造中西藝術結合的歐式華貴之門,然始終不得綱領。經過多個日日夜夜也無法將歐洲的雅致、華貴韻味與中式的儒雅氣息做到**的切合,設計工作陷入困境,郎世寧不得不向乾隆皇帝如實稟報。乾隆帝在聽完稟報后,立刻就想起江山的九城門和周氏家族鬼斧神工的制門技藝。遂詔江山制門匠師進宮,負責西洋樓皇室門窗亭榭的設計與鑄造。
夜臨繁星點點、早伴旭日東升,經過匠師們的日夜推敲,終于將歐式的典雅、奢華與中式的儒雅、大氣進行**融合,設計出的主樓門表面布滿巨大的門釘,橫九縱九,凸立如字,象征九五之尊、帝王豪氣;門身
雕刻以歐式花紋與象征高貴、純潔、正義的獨角獸圖案,威武與優雅中滲透著濃郁的歐式韻味。
乾隆帝在看到江山匠師建造出**無暇的西洋門后,不禁龍顏大悅,大筆揮就“皇工善門,帝尊天下”8個大字,并賞賜制門匠師為首者數人御用官職,終生效忠皇室。隨后的歲月,皇家工匠的造門理念被廣泛運用至宮廷、官宦、貴族,乃至歐洲皇室與教會的造門理念之中。“皇工”品牌應運而生,制門工藝一直被傳承至今。
這就是歐洲風格與中國文化在建筑藝術上的交融,應運而生的一種對待門形文化、對待生活、對待追求的至高境界,一種無法超越的境界,一種追求人生至高的境界——皇工木門。
![](http://img3.jc001.cn/img/038/1764038/1611/1658197ec0353c2.jpg)
![](http://img3.jc001.cn/img/038/1764038/1611/1658197f4347d17.jpg)
![](http://img3.jc001.cn/img/038/1764038/1611/1658197f39ebe94.jpg)
![](http://img3.jc001.cn/img/038/1764038/1611/1658197f4d1fd41.jpg)
![](http://img3.jc001.cn/img/038/1764038/1611/1658197f56ec954.jpg)
![](http://img4.jc001.cn/img/038/1764038/1611/5819812d0859bc751f8b456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