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精神是所有諸佛菩薩都具有的情懷。慈悲的含義為:慈愛眾生并給予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并拔除其苦,稱為悲,二者合稱為慈悲。諸佛菩薩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又其悲心廣大無盡,故稱無蓋大悲。對于慈悲,諸多經典中都有所論述。如大智度論卷二十九將慈、悲賅攝于四無量心中,而分別稱為慈無量與悲無量。在諸佛菩薩中,彌勒菩薩就是經常以慈悲之心來待人的典范。據彌勒菩薩故事中所載,彌勒轉世的布袋和尚平日經常背一個大布袋到處化緣,不論別人給什么他都不介意。經常有小孩子見到他背著布袋樂呵呵的樣子,便故意斗他取樂。
彌勒佛雕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是非常多見的,其中彌勒佛雕塑的一笑是非常和藹可親的,一副胖墩墩的形象,敞露胸懷,毫無架子,形象非常可親。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在歷史的發展潮流中,到了唐代中期佛像藝術就已經到達了鼎盛。
彌勒佛雕像寄予人們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生活,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家中供養彌勒佛雕像,會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做事都順順利利的。而且彌勒佛的這種態度也影響了我們,我們要向彌勒佛學習,做人要處處豁達,時時帶著微笑對人,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悶在心里,學會寬容待人,對于傷害我們的人仍要用微笑面對。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了解的。
彌勒佛是中佛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長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釋尊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釋尊,稱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彌勒佛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別的景點中均由描述,故有彌勒菩薩稱為佛教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大乘經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與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大眾部的傳說。
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