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 | 寬度11.6米 mm | 比重 | 3 g/cm3 |
---|---|---|---|
抗壓強度 | 超強 MPa | 抗彎強度 | 超強 MPa |
材質 | 大理石 | 光澤度 | 亮 |
濕水性 | 低 | 適用范圍 | 村口、村頭、廣場 |
顏色 | 綠灰色 | 硬度 | 高 |
雜質 | 無 | 表觀密度 | 6000 kg/m3 |
堆積密度 | 5400 kg/m3 | 含水率 | 低 % |
堅固性指標 | 99 % |
石門樓中間橫刻“百歲流”4個大字,右上角豎刻同治五年歲次丙定”8個字,左下角整刻落款“壽民林恭不立”。農村門樓 農村牌樓 農村牌坊兩側次間的愿額上,正面分別攜刻“山高”、“水長”4個字,背面分別錢刻“日升”、“月恒”4個字。牌坊的兩根中柱正背兩面都刻有榴聯。正面刻的榴聯是:“思賜紫辰龍騰角海川方室,詔來丹陛桂挺旗山民永貞。”背面刻的榴聯是:“寵自天申南極流光齊角六。榮增合耀西河紀盛頌岡陵。”四根坊柱的正背面都嵌有卷云狀抱鼓石,石上有陰刻人物花卉圖案。“期頤偕老”農村門樓 農村牌樓 農村牌坊位于中山市沙溪鎮圣獅村,建于清光結二十五年(1899年),系光緒皇帝為旌表彭藻文與妻子楊氏同登百歲而賜建的。相傳,當時圣獅村村民彭藻文夫妻同登百歲,雙雙健在,香山知縣(當時中山市為香山縣)依照清朝律例上奏朝廷請求建坊旌表,在獲得光緒皇帝恩準后即撥款建坊。牌坊為四柱三間二層無樓沖天式形制,高約6米,用花崗巖石料建造。牌坊明因148廣東中山沙溪鎮圣獅村“期質錯老”坊間上層兩額正中嵌有豎匾,正面豎刻“圣旨”二字,背面豎刻“恩榮”兩個大字。明間正面“圣旨”豎匾下的愿額上,中間橫刻“期頤偕老”4個大字,右上角豎刻“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冬月”,左下角豎刻落款的“省民彭藻文全口楊氏立”。農村門樓 農村牌樓 農村牌坊兩側次間的愿額上,分別陽刻“贏海”、“瑤池”4個大字。明間背面“恩榮”豎匾下的匾額上,陽刻“黑朝人瑞”4個大字,兩側次間的愿額上,分別陽刻“乾健”、“坤順”4個大字。牌坊的柱子上鑲嵌有石寶塔、鰲魚、獅子等石雕。柱子下部正背兩面都鑲有抱鼓石,抱鼓石上都有人物花卉雕刻。兩根中柱的上部,正背兩面都有陰刻榴聯,正面的橙聯是:“閱北錫恩綸鸞造寵綏天保福,隴西留齒篆象峰長曜老人星。”背面的楹聯是:“海屋紀春秋參天松竹濟添雙算,圣朝多雨露兩樹精益壽百年。”“升平人瑞”農村門樓 農村牌樓 農村牌坊與“期頤偕老”坊一起,也在中山市沙深鎮不獅村。在一個小小的自然村中,居然立有兩座百歲壽慶坊,且至今依然保存完好,這在全國也堪稱絕無僅有。該坊建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是清代末年中山市**后建城的一座崗巖石牌坊,系清朝末代皇帝宣統為旌表阮維光壽登百歲而賜建的。牌坊高約6米,為四柱三間二層無樓沖天式形制。牌坊明間上層兩額枋正中所嵌豎匾,正面豎刻“圣旨”二空,背而堅刻“恩榮”二字。豎廈下的愿額上,正面中間橫刻“升平人瑞”4個大字,右上角堅刻“管統二年冬月”6個字。
牌坊牌樓 牌坊 村口 大理石牌坊 大理石村門 大理石村門樓 大理石村牌樓 大理石村牌坊 農村牌坊 石牌坊 村莊 石牌坊 村口 路口石牌樓 農村門樓 農村牌樓 大型石牌樓 大型石牌坊 仿古石牌樓 花崗巖牌坊 石頭牌坊 村口牌坊 定做石牌坊 定做石牌樓 定做牌樓 村門 村石門 村門樓 村石門樓 村口石門 農村石門